较小,易于切入,但也正因范围过于宽泛,早被前人议论烂了,便极易落归俗套,实欲推陈出新极为困难。翻了大半叠,全是些陈词滥调,看得人昏昏欲睡。
福临叹了口气,沈世韵宽慰道:“前几年战乱频繁,有大批栋梁之材为保家卫国,投笔从戎。其余老弱妇孺之流,自求安身立命已属不易,难得尚有儒生笔耕不辍,一门心思攻读圣贤书,质量难免差些,也值得见谅。”
福临神色不愉,道:“不是质量差,我看是中原能人志士心存芥蒂,不愿来做我大清的官儿。”
沈世韵道:“那就是他们不识时务了。您想,那些书呆子手无缚鸡之力,全凭着一根笔杆子,他们哀思故国,只懂得在底下做些反诗反词,成得了什么大气候?还会被朝廷视为乱党,最终仅招致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得不偿失。倒不如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到时还可直接上奏章进谏,皇上您仁德英明,对于利国利民的措施必会采纳,对他个人也划算得多。若连这些浅显道理都看待不明,只算得个碌碌无为的庸才,弃置也不可惜。”福临苦笑道:“怕只怕那qun人不及你聪明。”
又翻过几张,两人眼前同时一亮,此卷全文以一厘米见方的工整小楷书写,单是卷面便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