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前路有多险阻,父皇和本宫屁股下的座位,决定着我们父子俩‘守国门、死社稷’。在此诚邀有识之士投稿《大明皇家日报》,助我们一臂之力。只要您把稿子交予西厂物流点,《大明皇家日报》必将刊发全国。”
“特注:江南地区道路险阻致使当地西厂物流点被迫关门,不在此列。”
报纸还详细介绍京师暴动的详情;北方的真实灾情;土豆、番薯、花生在干旱气候下的产量。并且图文并茂介绍如何耕作;介绍河套的地理风貌;内行厂各地代销店的经营情况;甚至有一个版面介绍清宁宫的新式建筑风格。
“恶念值+1……”太子殿下,您的文章陛下看过吗?
得到太子发放的金银实物鼓励,西厂的人卯足劲运转起来。在五城兵马司看到报纸的同时,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等北方多地的城中街头也出现报童的身影。
报纸在大明并不是新鲜事物。
西汉的邸报估计是最早出现的官方报纸。报纸发展到南宋,民间的小报的八卦程度几乎和后世的狗仔队有得一拼。小报消息内容无孔不入,皇宫、官衙等发生的事情都会被刊登在小报上。小报最盛行时能做到‘日书一纸’,和后世的新闻日报没有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