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的生活,悠闲而平静。
至少对于周易来说是如此。
一转眼,万历四十八年便过去了,周易也渐渐地适应了这一片黄土高坡上的生活。
而对乡民们来说,生活虽然艰难,但至少还有一份安宁。哪怕是半菜半粮,米糠窝窝头的日子,至少也还能活得下去。
能活下去,就有希望。
不是么?
经过几个月的练手,周易也渐渐将塾师这份工作做得似模似样了。
在这个年代,读书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候,供养一个读书人足以让一个小康之家节衣缩食,过得犹如贫下中农了。
没办法,这个年代的笔墨纸砚是真的很贵。
而什么的就更贵了。
古代的老百姓敬畏有文字的纸张,可谓惜纸如金。
在周易看来,那里是什么对文化的敬畏。压根就是这东西本身,就很昂贵好不好?
周易第一天上课,就发现八个学生里面有七个空着手来着。
周易一问之下,长叹了一口气,也不好多加苛责了。
毕竟,这年头,地里的收成越来越不好,有一年没一年的,能一家大小活下来就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