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招提寺是倭奴国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倭奴国国宝。唐代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倭奴国后,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七五九年开始建造,大约于公元七七零年竣工。
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倭奴国那个时代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
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有天平时代的讲堂、戒坛……
寺院的主殿──金堂,正面七间、侧面四间,坐落在约一米高的石台基上,为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金堂内供奉着金色的主佛卢舍那佛像,高三点七米,为奈良时代特有的脱乾漆造,其两侧高五点三六米的千手观音佛立像和高两点零三米的药师如来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三尊大佛像前还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四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内还有平安初期大日如来的木雕佛像,其中金堂、卢舍那佛像、千手观音佛像、药师如来佛像都是倭奴国的国宝。
经堂后面,面宽九间、单檐歇山顶的讲堂,也是倭奴国的国宝。它原是建于八世纪初的平城宫中的朝堂,在建寺时由皇家施舍,后迁入寺内,为平城宫留下的惟一建筑物。讲堂内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如来佛像,佛像两侧有两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