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不一而足。
可他们越是上蹿下跳,柳淳在民间的声望既越高,获得的同情也就越多。随着滇铜入京,人们再度点燃了热情。
柳大人不管到了哪里,不管身份如何,境遇怎样,都始终念着天下苍生,想着造福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好官,有良心的学者!真正做事的大才!
柳淳一直宣扬科学。
从此刻开始,在京城出现了“柳学”的说法,如果说科学对应的是“理学”,那么“柳学”则是直接挑战儒学……在国子监里,甚至有学生抛弃监生身份,直接前往云南,各地进京的学子,宁可进入鸡鸣山学堂,也绝不进入太学。
另外凤阳和长沙,也都成了新学的中心,聚集了一大帮的士子文人。
柳淳的每一点成就,都能让这些学子们倍受鼓舞。
他们钻研学问,发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像柳淳一般,造福苍生,治国平天下。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渐渐变成“学好柳学平天下”。
整个局势都在快速转变着。
从变法到柳学……似乎离开了京城的柳淳,比起从前,更加具有影响力,也更加难以对付!
东宫的师父们,简直苦恼透了,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