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矿坑前,天色已经阴沉下来,天边儿的夕阳已经挂在树杈上,散发着橘红色的光辉。将近三百人的队伍,俱是疲惫不堪。矿坑边儿上,已经搭起一座座整齐的木屋,木屋周围有一圈圈的栅栏,上面挂满了刀刃,竹尖,可以防范山林的野兽,而栅栏里面也
种植了一些参差不齐的青菜,一看旷工们就来自于军山,满满的半军事化,半农业话风格。
新招募的流民,过惯了苦日子,认为挖矿不戴着铁链子就是老祖宗烧高香了。这又是建木屋,又是公共厕所,洗浴间的,是不是有些过分的奢华了。
最后还是军山来大监力排众议,若是休息不好,如何开采出矿石。伯爷可不是一次说过,身体是为国效忠的本钱。
人马到了矿山,先搞起建设,而不是采矿。很多人都有意见,事情传到朱振那里,朱振反而很是鼓励。
他从来不认为旷工就比别人第一等,矿工就没有生活。每个人只是工作岗位不一样而已,但是工作的性质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为了整个淮安的稳定和光明的未来。
果然,这群人没有让朱振失望,一座座认为不可能开采出来的硝石矿最终还是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里,并让无数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