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比如皇宫里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只是太和殿更高大了一些而已。
而此寺为什么叫潭柘寺呢,那是因为山上有柘树,寺后有龙潭,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所谓的龙潭,就是木青丹提到的妖孽逃走之处。
可以如果木山巙所言非虚,龟虽寿是曹操见过此物有感而发,那这东西应该是三国时期就已然存在的妖物。可是从诗词意思 来看,曹操应该是看到了一条油尽灯枯的腾蛇,所以才说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而且地点不对,《龟虽寿》此作于公元208年初,曹操在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所著。当时曹操不再北京一带啊,是不可能见到此妖物的,而且那时候潭柘寺还连个地基都没有呢。
想来想去,木青冥还是觉得这妖物,绝不会是从三国时就活到现在的。也许只是自己的父亲拽文一下,借此告诉木青丹,逃走之物就是诗词里提到的,可以乘雾的腾蛇。
“不知道了,爹没说她有几岁,只说是个母的妖怪,没被锁进龙潭前,还会蛊惑强壮男子与她一夜有情后,在把对方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