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衙门前喊冤的百姓是越来越多。她们都是失去了儿子、丈夫的妇人们。只是任由她们将事情说的如此之凄惨,也难以挽回家中男丁被带走的事实。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来越多的百姓们选择了躲避。或是将家中的男丁藏起来,每日由妇人出面买米买面,或是想尽办法将人送出城去,以防止随时有官兵会破入门而抓人。
如此一来,倒是也成全了一些有势力和背景的权贵。院落里需要壮男家丁护院;生意上需要壮年男子干活,这些个以往给钱不多的差事往往只能是一些三十开外的人去做,可是现在都成为了抢手货,哪怕就是给的银子很少,但依然还是有多少空缺就会有多人补入。
明朝的腐朽经此事可见一斑。
在大明,总是有一些人是拥有特权的,比如说出身较好的权贵公子们、比如说一些个投靠了世家豪门又家资不错的商人们、比如说那些考中了秀才以上的读书人。往往这样的人或是有钱,或是有名,是官兵们不愿意去得罪的。
正是因为身份的原因,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特权阶层,这一次征兵事件更是让他们获得了无数的好处。甚至很快就有专门的生意出现,那就是护送那些壮年男子走出京师,作为报酬,每一人收获的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