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城镇,衔接山西镇和宣府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处,素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在战国初已发展为军事重镇,大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奉命率军民增建大同城,使之更为坚固完善。
其城呈正方形,城墙夯筑,外包青砖。城防中马面林立、角楼众多,城墙外面还有壕沟、拦马墙等防御设施,可谓是易守难攻。
自从也先率领二十万铁骑南下以来,大同镇城便开始实行坚壁清野,将城池周边村镇中的百姓、粮草、财物全部集中到了城池之内。
并且在大同镇总兵府的组织下,明军将士还组建了社兵,由官府发给兵器。
这些社兵皆由城内各坊富户、所出,民家有数十金产者出兵一名,或两家出兵一名,百金产者出兵二名,巨商亦然。
每社社兵五十名,择各坊殷实素行生员、乡绅、宗室为长领,由大同镇城内官军中各把总、百总分别统领。
大同镇城内有六十多坊,计得社兵三千余人,分五总社,制旗六十多面,每人给社票一纸,凡腰中系无忧绦带者,皆是大社中人。
而且这些社兵不需粮饷,又尽为城内富家子弟,身强力壮不说,对城外的鞑虏还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