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呢?”
就在刘君韬思 索的时候,那名炮手又开始讲解具体的瞄准事宜。
“火炮炮身之上前后加装了照星、照门,百步之外皆可对照,照星、照门、目标一定要三点一线,这样才能射的准!”
“这样的小炮,每一发使用的炮药为三两,填装大铅子一枚,重约一斤六两;如果换成小铅子,则是需要填装一百枚,每枚小铅子重四钱。填装之后,对准照星、照门,将炮口垫高一寸平放,大铅子可轰击一、二里远,小铅子可轰击远两百余步远;如果将炮口垫高三寸,大铅子则可轰击足足二里远,小铅子可轰击远两百步开外,轰击面积可达四十余步宽。”
刘君韬静静的听着,心中暗道:“这些明军之中装备的小炮射程还是近了一些,远不及明末时期的红衣大炮、大佛郎机等火炮射程远,可达数里之外!而且,这些小炮的威力也是相当有限,攻城之时只能用来破坏城门、城楼等特定部位,对于厚重的城墙还是有心无力的。在野战之中,也是威慑力远大于实际威力,只能是吓唬一下敌军人马而已,一场大战下来是打不死多少敌人的。”
这样的情况,刘君韬就更加坚定了铸造大口径火炮的注意,至于大口径火炮的机动性,则是可以用炮车和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