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适应,一片狼藉的崩盘之势。
淮南南门,黄得功的临时中军所在,已经焦头烂额的黄得功不断的收到一条条紧急战报,不是北面快要顶不住了,就是西面、东面又有哪里出了问题。
黄得功在大明各部中已经算是难得的有实力之人,可此时,还是有些撑不住了,脑袋一个有十个大,只能下意识的急急调集预备队和民夫顶上去。
其实这倒也不能完全怪他。
即便提前收到了徐长青的预警,清军南下了,可淮安并不是黄德功的老巢,真要算起来,庐州才是黄德功的老巢,他在那边经营多年,各方面都有很深的底子。
但事情就是这样。
其中的种种纷杂很难用言语说明白。
京师覆灭后,南方各部一片混乱,军队到处流离,跟流寇也差不了多少。
南京朝廷逐渐稳定后,内阁的大佬们已经吃够了军头的亏,也动了不少心思,让黄得功和刘良佐在不动声色间互换了位置。
本来内阁也要动刘泽清的,不过刘泽清很鸡贼,第一时间便对徐长青鞍前马后,徐长青也不动声色的提点过他。
这就导致刘泽清并没费多大力气,便是守住了曹县老家,可黄得功、刘良佐这边,却是换了新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