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盐、米、油、面、粉等基本食用品。”
这样的情况,对万佳俊而言,感触不深,他是在省城长大。可对刘泽宇这些曾在基层工作过的人而言,就深有体会。
“杨主任说得一点都不夸张,确实是事实。”刘泽宇说,“当时谁都知道是这样的情况,但谁都不敢说出来。为什么?既触发了即得利益的那些人,也担心会让社会乱起来,这样的责任谁担得起?”
“刘哥,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啊。”马家呈说,“当时那样的情况,说出来人们也不信的,谁都觉得社会和平安宁,这种事情政府和监管部门都会查。”
“是啊,当时没查吗。查,监管部门都有工作记录的,记录上还体现了他们工作很认真负责的。实际上,每次都是一阵风吹过,偶尔找点他们看不顺眼,或牵涉到更深利益的人,查出来作为舆论和工作业绩需要的东西。”
这样的社会环境,人们不装傻也得装傻,因为食品安全似乎与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不是直接的关联。只要当时吃不死人,什么样的假货只要包装好、精美漂亮,都可卖出高价。因为高价会让人以为是好东西。
这是非常悲哀的现实,底层人吃的都是些什么。更有偏远落后的农村,那些留守的孩子与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