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恪守本心,人人皆可成为圣人。”
太学讲坛上,最后一科状元郎语出惊人。
北宋末年,人心浮躁,礼乐崩坏,奸邪四起。
士林学派上并没有新的学说诞生,无非是吟诗弄词,以狎1妓为风流。
杨霖以少宰之尊,坐在太学讲坛,任由还未入仕的学子提问对答,俨然平辈,光是这份胸襟气度,就已经让很多人折服。
对答之下,又有发人深省的语句频出,一场预计之中很短结束的场面讲学,从早上持续到了傍晚。
很多人忘记了饥饿,听得如痴如醉,直到天黑。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眼看天色将黒,杨霖才感觉到肚子里饥肠辘辘,他结合后世的见闻,加上今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不光是给别人讲课,自己也有一些体悟。
站起身来,杨霖笑道:“今天就到这里吧,你们身为太学子,不应该和普通学院的懵懂孩童一般,只知道读书,更应该思 考。圣人未读书时,也是普通稚儿,唯有常思 本心,才能超凡入圣。我希望你们都能思 考,都能如今日般聚坐而谈,集思 广益,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