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帝纪》有载,昌和十年,立梁王孙稚玉为皇太子。
短短的一句话,记录在史书上,不过十几个字。
在后世人来看,这是王朝延续的进程,并无需要特别关注之处。宣帝没有儿子,立侄子并不奇怪。
可在当时的桓氏家族内部,却实打实的引起不小的“震-动”。
别误会,此“震-动”非彼“震-动”,并非表明桓氏族人对天子的选择不满。
事实恰恰相反。
如桓嗣、桓石虔、桓谦等同辈兄弟,知道皇太子的人选定下,无不大感轻松。不是顾忌桓石秀的“心情”,担心这位一言不合就扒门框的兄弟突然发飙,几人必定会凑到一起,广发请帖,大摆筵席,庆祝天子选出继承人,庆贺国朝有续,朝廷基石安稳。
作为当事人,桓稚玉早知有这么一天。
在桓石秀入京之后,反过来安慰亲爹:不是做儿子脑袋被门夹,主动力争上游,而是同时进京的兄弟太过狡猾,合伙挖坑给他跳。
“儿比两位从兄小数岁。”年纪小,自然不比对方有“老谋深算”。
“从兄元服,儿尚要留在宫中。”别人能跑出去撒欢,他只能留在台城之内,谁更有优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