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是差人一等的,若想参加这样的学识宴,恐怕是难了。
然而各地知县总能带上几位托关系也要进入项府,想来到时来的各路才子是极多的。
项府占地面积大,又有一座会诗楼,那会诗楼有三层,却是节节高升开放式的那种,倒是可以容下不少才子坐于底下,平素是项聿在此处讲公开课的时候用到。
有了这么一处,所以项聿倒也没有明文制止他们不能带同窗好友,或者额外多带几个名额。
而季贤带着弟子却是守在项府侧院里养精畜锐,到时苏义出列,也代表着整个岭南的才子学识,这一路上来,苏义大小诗会上十场,有赢有输,却整体上得到了不少好评,也让苏义长了见识。
在岭南,他已经出类拔萃,到了外头,却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人擅赋,有人擅言,这样几场下来,他能学到不少,比在保昌郡时学到的要多,他很感激师父能带他出来游学,只是时间太短,不然正常情况下,一般游学出来多是两到三年,每到一处必定多呆几日,与当地的才子交流。
他们倒是来去匆匆,不够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