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还是盼着家中子辈能通过这一次的科考脱离商户户籍,所以今年的竞争也会很激烈呢。”
苏宛平听着心里替这些学子们捏了一把汗,每届科考,能高中的人数不多,拔尖的更少,何况还分南北中三处试题,可想而知今年的难度。
这些商户个个家中有钱,以前受到限制,商户地位低下不得参与科举考试,所以他们想要家中子孙能走上官途却是件难事,如今有了这样的机会,又因家中有钱,必定请最好的夫子,书本也置办好的,指不定有些心思的商户还能买到某些大儒的注解,与这些寒门相比,他们高中的机会更多。
苏义又接着说起京城里因为科考一事,不少官员已经率先收到文章了,先是从这些文章中找出拔尖的几位呈给皇上看,算是有了一个印象。
苏宛平忍不住看向弟弟,含笑问道:“那弟弟可有收到文章。”
还别说,苏义收到一些,不过他向来严谨,里头比较出彩的不多,他会很有耐心的指出问题所在,并召他们入府,告诫他们多留意京中邸报,多思考多为百姓着想。
苏义不曾呈文章上去,不过投入苏府文章的几位才子却得到苏义的提点,进步了不少。
正好一家人聊得起劲时,时烨带着兄长一同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