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对那些经典做出的注释、解析同样意义重大,是对原著的一次次升华,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说是掌握了儒家文化。”
“没错!”郭大路认可,“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注解也出现了很多的糟粕和垃圾,对原著做了很大程度的歪曲,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有人把关雎这么一浪漫纯情的爱情诗,解释为赞美后妃之德的政治诗。”
徐副教授隐隐感觉自己掌握到了节奏,接道:“但你不能因噎废食啊,因为有糟粕,你就对那些被封为经典的注解敬而远之,这个恐怕……”
“不不不……”郭大路忙解释道:“徐副教授不要歪曲我的意思,我虽然否定这些糟粕,但绝对不代表我连经典也一并拒绝,实际上,对那些大儒的精彩注释,我也一样是熟读成诵。”
“如果徐副教授不信,可以考我十三经注疏的内容。”
所谓“十三经注疏”指的是对易、诗、礼记、左传、论语、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疏,其中就包括毛诗正义和郑玄笺等为后世推崇的经典注疏,堪称“经史子集”中经部之。
如果说能背诵四书五经仅仅是记忆力强、苦功夫下得深,那么精通十三经注疏就显得有些妖孽了。
郭大路在儒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