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了儿子郭妙觉一眼,后者点点头,开始把自己的观点告诉父亲,由他代为转述。
他以“仁者谋人心非真仁”、“世所不同,分而治之”以及“内外不能相通”等观点分别回应亚圣、逍遥子和普贤菩萨。
三位大佬一听,恍然明白那年轻人适才一番乱言只是为了引战,这才着意迎战。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辩难就此开始。
郭大路作为儿子的传声筒,从容不迫与三位大圣贤做“口舌之争”,虽是局外人,但仍能无比清晰地感受到其中的惊心动魄。
那种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每一回合,都是对道心的一次锤炼。
且不说有理无理,能顶着那样三位大能侃侃而谈,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即便有坚强的后盾,也非寻常仙魔所能做到。
更诡异的是,那白衣年轻人以一对三,竟然始终占据上风,言谈之间,一派沧桑古意,倒像是某位老祖化身降世。
随着的辩难的深入,儒道释三家不得不抛出事先准备好的杀手锏,他们选择的核心点是殊途同归的“就世论世”,即三家对蛮荒祖地现在和未来的治理方略。
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片刻难有定论,千年之后自有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