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赵子柔吗?”荀家和益州赵家是通家之好,不然当年也不会有赵典举荐他去做官。
王氏轻轻点头。
“他在熹平六年曾差人带来一封信,要我收下真定赵氏的一个学生。”荀爽介绍道:“想不到给了为夫一个天大的惊喜。”
“真定赵氏?”王氏微微蹙眉:“是写春晓和创立了云体的赵家儿郎吗?”
“正是!”荀爽点点头:“不出所料,那小子是我教的学生中成就最高的。”
“比公达和友若、文若还厉害?”王氏讶然。
她从没听自己丈夫能夸奖一个人到这种程度。
曾经袁家的袁本初有幸见他一面,自己这挑剔的丈夫也不过说了一句尚可。
“些许文名才气倒也罢了,这孩子关于世事判断,连为夫都得甘拜下风。”荀爽不由叹道:“可惜不是我荀家子。”
自然,赵云不是和他谈到的,平时和荀文若荀友若聊天,年轻人在一起,难免会激扬文字。
时不时有一些话语,通过荀氏兄弟传到他耳朵里。
“不是郎君你的学生吗?”王氏抿嘴一笑:“师父师父,亦师亦父,和你的儿子又有什么区别?”
“你说什么?”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