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
“今后没有十成的把握,不要去惹他。”每一个人心中就是这种概念。
他们想找出算盘和珠算的破绽,首先还得暗中悄悄花钱,请那些听过课的学子学习。
这个年代,对师生观念看得非常重。自己等人找他的学生,间接就成了徒孙,哪有徒孙去找师祖算账的道理?去休去休!
人在烦闷的时候,就想喝点儿酒,古今亦然。
到了酒肆,好嘛,居然有人在说书。
这种新兴的职业,据说是因为赵云写了一本《封神演义》,然后识字的人开始读出来给不识字的人听,想不到人家离去的时候居然还给了钱。
一传十十传百,好些不得志的士子,大多是太学学业有成至今还没有一官半职的人,就慢慢仿效,果然取得了可观的收入。
作为客流量极大的酒肆老板们,如何会放过这块利润?等客人们听书的过程中,会汇集越来越多的人,进来光听说书还不好意思,总得叫上一壶酒几个菜吧。
燕赵风味一直都是酒肆行业的排头兵,他们给说书人专门布置了一个讲台,手上还拿着一块木头,偶尔一拍,啪啪作响。
好多本身脑袋里面有不少故事的人,都想着自己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