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牺牲品。
晁错只意识到,朝廷如若顺利削藩,功则在己,自己即会因政绩显赫,备受孝景帝宠信,赢得总领百官的丞相之职,同时,也会力挫持不同政见者,消解自己耿耿于怀的宿怨。
但他没有想到如若削藩失败,他极有可能会被削职甚至削命,风险甚巨。
家有老如有宝,晁错的父亲意识到儿子已经走上不归路,亲自跑去长安劝他。
他说:“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馀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就说了晁错的父亲,连名字都没有的个人。找遍历史,却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否有儿子,名字叫啥。
晁错只是缺少了政治智慧,又不是宦官,也不禁欲,儿子女儿大堆。
他死之后,满门抄斩。不能不说是个悲剧,但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现状,皇帝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没看到赵云都小心翼翼,要避开黄巾之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