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来细分甲具规格。
单以小兵制式棉甲为例,以棉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见雨不重、霉鬒不烂,鸟铳不能大伤。
但真论起防护力来讲,面对装备精炼的建奴,必然不敌!
为什么明军将士,在与建奴对站中屡战屡败?
这其中一点就在于,我明军将士未列装精良甲具!
致使在短兵搏杀间,未能有效保护自身要害!
至于其他类型的甲具,那所耗精力、银子皆不在少数!
但如果说能用消耗最少、工序最简、占比最优的方式,进行编组、打造成甲,那又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况?”
站在工匠的角度,战争失利的原因,就在于明军装备不够精良,军中多数将士,并未佩戴甲具所致。
虽说片面,但也全面。
冷兵器时代,对战双方将士所佩甲具的多寡,会直接影响到最终胜算。
按照徐驾的提醒,赵宗武很明显便想到了冲压板甲,通过流水线工序,形成标准化作业,这也将甲具编制的难度大大降低!
无需多么复杂的工艺,只需护住将士的要害处,增强将士在战场上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