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书写,好在这个时候的事情不算太多,却也用了半年的时间。
如今东征归来,有了大量的竹子,木简做起来更简单,也终于可以将这些木简抄写出来作为日后夏城这里的法律规范。
造纸、印刷至少也要大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城邑的管理不可能空下来大半年,所以只能发动所有能够认字写字的人抄写在笨重的木简上。
按照当初的计划,将整个国家整合为一个严密控制的整体,以官吏教化国人、传播技术的设想,这些法律法规就必须要详细。
已经确定以秦为师,那么律法方便就不得不详细繁琐。
按照前世出土的秦律来看,整体分为三种。
一种是法律,以此作为依托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
一种是技术指导性的规则,以此严格规定耕种、征战、守城、手工业、仓库管理之类的运作条例。
第三种则是法律问答,以事件来作为依托,让执行律法的人有根据可依。
原始的法律答问中对于很多小事都有法律解释。
譬如:
偷了牛。偷牛的时候牛是小牛,抓获的时候牛是大牛,那么是按照大牛还是小牛判刑?
丈夫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