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自己,在闽城混不到高级圈子里,退而求其次跑到南安总算是可以混进来了。
陈健让商社把通行税交在南安,自己这边的生产税也是把账本早早准备好,一点一滴写的清清楚楚,从不拖欠。有时候遇到兴修水利之类的摊派,那也是积极缴纳。
四月初的时候又以自己作坊的名义买了许多的书本、笔墨、桌椅凳子和一些玻璃送到了县上的学堂,很是得到了一个陈善人的名头。
有了这么一个名头,县里举行的某次宴会上见到了县令,夸赞了陈健几句。
县令叫嗟远山,看样子也就二十七八,很显然这个嗟远山知道陈健和陈斯文的关系,但是和陈健想的一样,并没有说任何私事。陈健也没多说,有些事不必说,有些事说了也未必有用。
嗟远山官声不错,既不是那种道德圣人苦修君子,也不是那种贪墨之辈,有手段也有能力,至于有没有背景陈健也不清楚,但是南安县矿产丰富,能够管的如此安定可见手段尚可。
比起县令,那些税务官、商务官、治安官之类的官员和陈健的关系都还不错。
这也是自然的,中央想要集权遏制分离主义倾向就必须抓紧钱袋子。
地方上能够征收的税款不多,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