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好坏不论,至少,用不着走曲线路径,先从中书舍人这里以火器打开缺口。
本来,他们是计划找赵士桢,依靠火器作为引子,以此打开交流的通道和可能。
他们是这么想的,赵士桢也觉得这是最靠谱的可能,而且真的对大明来说很重要。
所以即便他已经精神分裂惶惶不可终日心神不宁,仍旧不忘想要再上书一封,说明这些火器的犀利之处。
虽然出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动笔,但内心坚守了这么多年的信念还是支撑着他,做好最后一件事。
即便自己就这样死了,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些火器没有起来半点波澜。
起波澜的还是党争、国本、福王、太子这些事。
火器和他一样,就是个屁,比不过彗星的一条尾巴。
他也是万万没想到,军国重器,不如一颗彗星。火枪之利,不如天文警示。自己上书无数,不如阉人一书。自己所担忧的边防事物,不如洪武十一年的故纸堆。自己想方设法想要人们引起对火枪的重视,可结果却是对使者和彗星的重视……
这种情况下,赵士桢彻底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