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就是个善于运用铁炮手的人,对于火枪的改进也很善于学习。
只不过在琉球之战之前,世上的主流还是冷热兵器混搭风。戚继光的改革、西班牙方阵再加上荷兰的莫里斯体系,算是此时火绳枪时代战术的巅峰和几种典型。
德川家康也是个久经战阵的人,在看过陈健画的那些琉球之战的军阵图之后,也看出了其中的一点味道。
抛开燧发枪的射速和刺刀导致的冷热兵器和投射肉搏的统一,琉球之战中的野战炮运用,也算是远超时代。小口径的野战炮走得是将来三十年战争的瑞典模式,而这些运用是从很久前有了炮之后就已经基本成型的东西,那些参战的军官和炮兵们有了几何学的帮助更加炉火纯青而已。
这些战术德川家康明白不是看看就能明白的,需要专业的教官。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些人幕后的总督对于日本的情势比外面的人了解的要多,也最怕这群人在海上将大量的枪炮走私到丰臣家的大阪,那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至于更大的威胁,他暂时还看不到。但是眼前的这些威胁已经足够引起他的重视。
考虑了种种得失之后,这才决定接见这些使者。
使者们对于德川家康没有直接询问琉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