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的沉默之后,木老先生忽然问道:“七八年前,你让你的师兄师姊们跟着去闽郡,说是要编写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一本新的《化合与分解新教材》,编的怎么样了?这总可以给我看吧?”
陈健连忙道:“先生说笑了,不但要看,还要请先生做序呢。那本新的《化合与分解教材》本来就是我当初说带师兄师姊前往闽郡的目的,即便我随后出海,但是一直不敢忘记这样事。论起来,写文章我是不如他们的,编写教材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但是这么多年过去,已经编写的差不多了。”
将那本已经编写好的教材拿出来,恭谨地递过去,木老先生翻看了一阵,失笑道:“前三十页是你写的,后面的才是你的师兄师姊们写的,对吧?你把你的大胆假设,当成了这本教材的基础,让化学成为一个有基础的学科而不是一个观察性的暂无基础的学科。”
陈健也笑道:“是的。没有基础,这门科学始终是博物学。有了基础,这门学科就不是观察性和描述性的博物学了。基础,未必对,但可以自圆其说,可以被修正,可以被实验推翻,但终究还是要有基础的。只不过后面的确是师兄师姊们编写的,但前面也有他们的认同和努力,并非是全都是我的一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