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甘心啊,这可是我的第一部长片,这种票房都不好意思 说出口。”林晓玲郁闷道。
“你别不知足了,能上映就不错了,国内每年都有一半的片子在仓库霉呢。”林子轩淡定道,“不是把日本和东南亚的版权卖了么,总体来说还是赚钱了。”
由此可见,低成本文艺片在国内生存状况的艰难。
第六代导演总是抱怨国内的审查制度,抱怨院线不给他们上映的机会,抱怨观众不懂艺术,却没有从他们身上找原因。
就算他们的影片在院线上映,也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
大多数观众进影院是希望能得到娱乐,而不是看一场沉闷的影片,毕竟生活已经够沉闷了,没必要花钱到电影院找不自在。
只有少部分文艺青年才会追捧第六代导演的影片,说到底,他们和主流市场有偏差。
当然,这不是说文艺片不重要,以商业片著称的好莱坞同样有独立电影的存在,一些商业片大导演往往都是从拍摄低成本文艺片起家的。
这是一个培养和锻炼的过程。
在国外有专门的艺术院线,用来放映文艺片,一部片子可能会放映半年的时间,他们用这种方式来支持文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