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九四年华国电视台举行广告招标会以来,广告冠名的费用就屡创新高,每年出价最高的企业被称为标王。
九五年到九七年的标王都是酒厂,九七年的标王出价高达三亿两千万。
为了在华国电视台打个广告,花了三个亿,这才叫真的不差钱。
“标王”这个头衔本身就具有广告效应,本来不出名的品牌通过媒体的报道就这么红遍了全国。
不过钱花的值不值只有企业自己心里最清楚。
社会上对标王这种现象褒贬不一。
刚开始大家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表现,企业不能光是埋头生产产品,也要注重宣传和市场,标王的出现证明企业走向了市场。
然而,当出现高达三亿元的标王时,有媒体进行了反思 。
企业真的有必要花三个亿打广告么,一家酒厂的年产值是多少,这么盲目的投入广告,能收回成本么?
标王不是企业家炫富的头衔,企业应该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华国电视台随后虽然刻意模糊了标王的概念,但媒体和大众习惯了这种称谓。
九八和九九年的标王是两家生产vcd的厂商,费用分别是两亿和一亿六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