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培养。
果不其然,从九零年开始港片就走了下坡路。
到了九四年回光返照了一下,之后再也没有起色,九七年的金融危机彻底打击了投资人对香江电影的信心。
香江电影在起飞后迅速的进入了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却没有建立过有效和良性的循环机制,导致跟风和粗制滥造。
一种题材火了,能拍上几十部,甚至上百部同类型的片子。
直到把这个题材拍烂为止。
在香江电影的黄金时代,有“七日鲜”的说法: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制作完成、上档,只需要七天时间。
闻隽正是其中有名的快枪手。
“当时大家都想着赚快钱,哪管以后会怎么样,好多人拿到一笔投资,就成立一家公司,拍电影,花完钱,就倒闭,税都不交,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家电影公司。”闻隽感慨道。
这是香江电影行业的普遍现象。
投资商和电影人急着赚钱,明星往往几部戏同时开工,每位女明星都有绰号,张蔓玉被称为张一打,是说她每年至少要接十二部戏。
闻隽刚入行做编剧,那时候香江的编剧叫做“飞纸仔”。
因为很多影片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