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赞同田丰的话,脾气暴躁如颜良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刚要起身驳斥,却被太史慈一把按住,太史慈拱手向田丰行了一礼道:“元皓先生话说的虽然不错,不过现在主公深入兖州,处境不明,我等身为臣属,焉能坐视主公有险而不顾?”
太史慈的话也代表了大多数武将们的意愿,武将可不像文官,文官读书学得是孔孟之道,忠君报国的道理还懂得一些,不过这个年代的儒家忠君思想远不如后世宋明时期那般浓重,后世皇权不断的神化、集中,讲求君权神授,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要求臣子对皇帝无条件的服从。而这个时代还保留着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时的一些习气,讲求有道则仕,无道则隐。而且当官也不是读书人选择的唯一一条生存之路。就像高密郑玄郑康成,朝廷几次征辟他入朝做官,他就几次称病不就,甚至为了躲避请他当官的人偷偷逃走。
武将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武将大多出身微寒,少读书,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他们讲的是义气,血性。文远对他们好,他们就肯为文远两肋插刀,以死效忠!至于天子?天子可没管过他们两餐温饱,他们当然只顾主公的安危,只听主公的号令!
孟子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