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入侵的反装甲作战。
虽说由于高层的重视,以及全体军工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卢嘉栋领导研制的几款武器装备的陆续定型装备部队,使得中国在反装甲作战领域有了长足进步,但缺陷也十分明显,特别是中**队的装甲兵部队,所装备的是落后苏联近二十年的战后第一代坦克59式。
尽管中国从没有间断过对坦克等装甲车辆的研究和发展。但限于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能力,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要不然也不可能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开展全国范围的旨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备战备荒工作,究其根本还是中国的常规力量薄弱,特别是装甲机械化集群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亦或是战术应用和训练水平乃至相关经验,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尤其是在坦克的技术水平上,苏联基本上以十年为一个周期,便将苏军的装甲机械化集群更新一次,从二战大批装备的t3485系列。到堪称经典的t5455系列;从驰骋中东的t62到神秘强大的t64的服役;从平衡发展的t72到正在加紧研制的t80。
从战后到现在短短的三十几年的时间里,苏联的坦克已经甩出中国几条大街。即便是最近十几年中国与西方关系改善,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