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严肃得令人恐怖的话语圈套。
第一,它把问题的情境设置为:一种行为的对错,完全取决于行为者的动机,根本不考虑现实的条件和过程,比如,当事人一定是水性很好,想救谁都行?媳妇和亲妈都完全没有自救和助救的能力?二人是怎样同时落水的?水情水势如何……这些都一概不经考察和说明,就直指人的内心:“你先救谁?!”
第二,它预设的目的,是可以把“二选一”的答案,逼入“你怎样做都不对”的绝境。..比如,男子对媳妇说:“先救我妈”,媳妇就说:“你心里没我”;男子说:“先救你”,媳妇则会说:“连亲妈都不救,你会在意我?肯定不是真心的!”……这时的男子,岂不是走投无路了?
第三,从它引出的各种答案来看,这种设问的思路,实际是利用了传统价值观的弱点,强化了某种话语霸权,无非是两种价值观:一是功利主义,全靠计算得失;二是道德规范主义,靠奉行既有的道德规范。这二者之间,有时必然形成不可调和的冲突,于是就成了这个案例中的死结。
那么两种传统价值观的弱点是什么?功利主义讲究功利算计,在道德主义看来必然牺牲伦理纲常,显得无情无义;道德规范主义讲究人伦情感,但它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