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需求绝对是大于供应的,因为人多地少,所以你只能在供需中间去找细缝。</p>
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可以尽量降低每个人对交通资源的平均占有。陈子迩的想法很有道理。可老百姓开车还是坐公交,你管的了?</p>
陈子迩说的很对,有汽车开,谁坐公交?</p>
而且再从城市交通的角度来说,后世的绝大多数城市公交系统也做的太差了,等一个公交不知道要多久,路上又费时间,搞不好还挤要死,大多数时候你要到的地点和站台还有距离。</p>
在这种情况下,两下一对比,谁都会选择自己开车,从这个角度说,跟素质其实关系不大,公交除了价格,几乎毫无优势。</p>
这是个世界性难题,陈子迩想的所有办法、理念都是缓解,尽量提高一点服务水平,要想根治,太难了。</p>
王教授也没再说什么,有的时候他自己想想,也觉得长路漫漫。但路再难总要有人去走的。</p>
他还是说起陈子迩的论文,“你的这个想法,我后来仔细的推演了一下逻辑,确实觉得我们一味的追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