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下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坐于桌前的一个小小脑袋诵读着这一段话,中间过道有一个三十岁上下,身穿灰色袍子的青年,敲着手中扇子,踱着步子。
青年开口道:“阿乐,你来说说这段话讲的什么意思?”
话音刚落,一个身穿青衣模样,也就十二岁样子的少年站起身来,对先生施了一礼,答道:“亲近自己所喜欢的人,鄙夷自己所厌恶的人...”
青年点了点头:“这是字面上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少年挠了挠头:“书上所言,阿乐深觉有理。”
青年皱了皱眉。
忽听一清音道:“恶恶臭,好好色,故必慎独!”
青年抬起头来,望着站在门外的少年,又开口道:“恶恶臭,好好色,有何不可?”
少年思索了一下道:“少时,读至伯夷列传,伯夷、叔齐乃人人称道的品洁高尚之人,闻西伯昌善养老,欲投奔于文王。
及至,恰缝文王卒,文王之子武王载木庄,东行伐商纣王,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