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还兼任了一段时间的郑令。县狱里有几百个囚犯,杜畿一到任就亲临县狱判案,一天之内判决完毕,杀了几个人,其他的都放了,一时称奇。但是后来复核卷宗,有些案子判得并不合适,因此没能升迁。熬了几年资历,迁汉中府丞,实际上还是平调,估计是干得不顺心,弃官回家,而关中大乱,他又避难到南阳来了。
“不过他却是个孝子。”阎象最后说道:“他生母早亡,不久父亲也病死了,继母待他不好,但他对继母非常孝顺,即使是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有此一德,足以闻名乡里。”
孙策对杜畿的史料并不陌生,杜畿在魏国史上不是最有名的那一类,但绝不是普通小人物。阎象对杜畿的态度让他意识到,史料是盖棺论定,与当时的情况未必相同。如果杜畿不是后来被荀彧推荐出仕,官至司隶校尉,又做过尚书仆射,未必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
人有时候要看机遇,但更多的时候要靠自己去把握机会。遇到周瑜未必是意外,更可能是他不露声色的试探。他不去找阎象,应该是知道阎象对他印象不好,这才没有自找没趣。由此可见,杜畿其实很有分寸,知道什么人可以找,什么人不可以找。
阎象刚刚说完,杜畿就来了。杜畿年约三旬,面色微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