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提供理论依据,如果不能,就算于吉不改,他也要于吉改的。
孙策和于吉谈完,徐岳又凑了过来,和孙策谈了一下增加纸笔供应的事。原本只增加严畯一人,两人研究的内容又相似,对他影响还不大,现在又多了于吉,于吉不仅要写《太平经》,还要写一些其他的东西,纸笔消耗会更大,他需要孙策多给一些份额。
孙策很惊讶。“不是一直充足供应的吗?什么时候有了限额?”
徐岳苦笑。“杨主簿定的。他说最近用钱的地方特别多,各部分都励行节俭,希望我能省着点用。我觉得也有道理,便答应了。”
孙策也苦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最近是把杨修逼得不轻,他那么开心的去豫章上任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他最近手头的确很紧,从交州运了两百多石米来是解了燃眉之急,但也让原本就紧张的经济进一步捉襟见肘。从交州运米成本高啊,是本地生产的几倍,只能应急,不能作长久之计。
孙策答应了徐岳,怏怏地出了门。一提到钱,心情就好不起来。小农经济容易稳定,但积累财富的速度太慢,没有十几年难见成效,作战的消耗却太大,十年积累经不起一年战争。工商倒是来钱快,但他刚刚铺开摊子不久,正是花钱的时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