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诸如此类。
但他们谈得最多的还是窗琉璃的畅销。袁权在工坊里组织一群琉璃工匠,以升职加薪为条件,换取他们将自己的技术拿出来共享,互相切磋,然后有计划的进行试验,很快造出了第一批窗琉璃。这些窗琉璃离孙策的要求还有很远,一是不够纯净,杂色多,气泡多;二是无法做大的平板,最大只能做到三四寸见方,要保证成品率,只能做二寸上下。不过袁权却非常满意,让人做了一批,先装在水榭的窗户上,又送一些去郡学堂,配着特制的窗棱,大大改善了室内照明,一下子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没几天功夫就接到了一大堆订单,预付的定金就有几十金,足够琉璃作坊扩大再生产。
窗琉璃不仅仅让人们能够在冬天也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还催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透过琉璃看窗外景色是扭曲的,而且每一块琉璃的扭曲程度都不一样?据说有几个郡学生已经在收集不同的窗琉璃块,准备系统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孙策对此乐见其成。对他来说,窗琉璃不仅是一个生财之道,更是开拓读书人眼界的一个窗口。
诸葛亮虽然一直在安心的吃,但他却听得清楚,等他吃完,放下碗,用准备手的湿布巾擦了嘴,净了手,然后静静地坐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