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郭图,挤出一丝极不自然的笑容。“郑公谬赞了,此子虽然愚笨,却略知忠孝,只可惜学问太差,不及大义。以后有机会,还请郑公多多点拨。”
郑玄笑了。他对袁谭印象非常好,也没想到袁绍话中有话,慨然应了。
寒喧之后,袁绍主动问起随郑玄的弟子姓名。这些人跟着郑玄来,自然是想求一官半职,他自然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以示对郑玄的敬重之意,然后才好开口让郑玄办事。
郑玄首先介绍的就是崔琰,他还特地说明,崔琰是与袁谭同路,由平舆而来。
袁绍好容易调整过来的心情顿时变得无比糟糕,脸色也有些发青。袁绍请郑玄来,并不是为了请教学问,而是希望郑玄这位大儒为自己壮声势。改朝换代是大事,不仅要在战场上决胜负,在人心上也要有足够的影响力,要想办法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符合三统和五德始终之类的儒家理论。孙策还知道找人论证虞避丹朱的故事,不惜重金让蔡邕在襄阳著史,他自然不能自说自话,要找一个有份量的大儒来撑门面。
蔡邕学问渊博,号称通儒,名声、学问比他强的屈指可数,郑玄无疑是其中一个。袁绍一直在怀疑孙策派沈友抢占青州,不仅是为了抢地盘,还有抢郑玄的企图。现在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