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义。北匈奴衰落了,乌桓人、鲜卑人又陆续兴起,尤其是鲜卑人,几年之后,和帝年间就已经坐大,朝廷无力征讨,每年要从青徐割让两亿七千万作为赏赐,安抚胡人。
但安抚从来都不是治本之道,在无力征讨的情况下,以德服人也只是自欺欺人,鲜卑从此壮大,尤其是檀石槐成为鲜卑大王之后。当时汉桓帝正致力于讨平西羌,无力顾及,所以曾想以和亲的形式安抚鲜卑人,却被檀石槐拒绝了,自取其辱。汉灵帝时,朝廷忍无可忍,熹平六年,派臧旻、夏育、田宴三将及匈奴单于出击,结果被檀石槐诱敌深入,各个击破,惨败而归。
幸运的是檀石槐不久也死了,鲜卑陷入内讧,对边境的威胁稍减。
征讨是找死,安抚是等死,说不上来哪个更好,在无法解法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安抚至少可以求得一时和平。两亿七千万是不少,可是出征开支更大,还未必能打赢。安抚最终占据了上风,袁安开创了四世三公的袁氏,安抚的政策也被那些服膺儒学的大臣继承下来,乌桓人、鲜卑人也乐见其成,很是感激袁氏。袁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刘虞不敢和袁绍直接翻脸,都是源于此。
对付这些以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就目前而言,最好的办法还是以骑破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