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分割。董越不能拒绝这个提议,只能与贾诩共进退,以后听由贾诩摆布。他也不能指责贾诩善变,为故主报仇是义行,没有人可以指责,反倒要大加赞赏,即使他不觉得贾诩心里有什么义气可言。
一举两得,进退裕如,贾诩的确很聪明。只不过聪明人也会做蠢事,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事从来不罕见。
孙策随即请来了李儒,通报情况。李儒心急如焚,再也无法保持镇定,脱口而出。
“大王打算如何应对?”
孙策没有立刻回答。他转头看着窗外,手指在案上轻轻叩击着,忽快忽慢,仿佛要做一个决定,却又有些迟疑。楼船正在前行,岸边的树木缓缓后退,远处起伏的山峦却不见变化。气氛有些压抑,李儒的心情不知不觉的跟着压抑起来,他能感觉到孙策的犹豫和不安。
朝廷是在冒险,却绝非毫无把握的冒险。如果朝廷接受了贾诩的要求,而贾诩又真的出兵进击攻南阳,孙策面临的压力的确不轻。贾诩在投机,却并非全无理由,他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天下形势的走向,也就拥有了和孙策讨价还价的资格。
孙策是选择妥协,还是选择等待?对孙策来说,妥协的代价太大,不太可能,选择等待,以守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