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前朝有一任考官出了个十分偏的题目:‘君夫人阳货欲’。
只从字面上看这题,简直是污秽至极,竟说某王夫人想看什么不可描述之物。殊不知君夫人出自《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而阳货欲则出自《论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意思是有个叫阳货的人想要见孔子,但孔子不见他。
这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句话也能扯到一起去,若是哪一科的考生碰见这种题,估计哭娘的心都会有。
可现如今大梁朝的科举考试,几乎都是这种截搭题,也因此十分考验考生的应变能力,和扎实的经义功底了。
曦月现在每天都进行一次考试。等到曦月将所有学生的经义考试都到了九十分以上之后(满分一百),便开始和学生继续讲策论。先督促着他们,将策论的分类自己补齐。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说辞,里面要有典故,隐喻。文风不要太华丽但是可以霸气。写完后自己背下来。
然后变换着题目,让他们套进题型里。
众生第一次知道,考试竟然还有这等窍门。
原本觉得最难的策论,现在信手拈来。
毕竟科举的选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