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山民有些失望。
“不过还有一个解决办法。”董和说道:“你可以抽调一些劳力到陆浑、宜阳一带垦田、修路、疏浚河道,他们的口粮可以由弘农来供应,一个劳力一个月用粮一石八斗,到年底还有三个多月,一万人就可是五万八千石,两万人就是十一万六千石,比你要的还多。”
庞山民斜睨了董和一眼,冷笑道:“啧啧啧,就你董幼宰会算帐,我不会算?第一批定居的黑山军总共才多少劳力?全派到弘农去帮你干活,我河南抛荒的田不用垦,河道不用疏浚?”
董和摊摊手,笑而不语。
两人正说着,帐中出来一个少年侍从,将一份文书递给董和。董和接过来一看,正是他刚刚递交给孙策的文稿,翻开一看,却见文稿里用朱笔批了几句,还修改了两个不太通畅的字句,显然是仔细看了的。
“这是大王的笔迹吗?”
“自然。”少年侍从面带微笑,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大王说,董府君的文章很好,简明扼要,说理透彻。只是若要发表,还要在文句上稍作润色。也不用太费事,如‘八月秋风起,两岸稻花香’即可。”
说完,少年侍从拱手再拜,转身回去了。
董和和庞山民相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