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掌权的臣子,谁知道他有没有贰心?
说的不好听一点,今天让姜仲下台,明天别人就能把少年昭王给换了!
姜仲纵有千般不是,但他的好处也很明显,第一,他不是昭人,在昭国没有根基;第二,他身为夏王室后裔,却“自甘下流,操持贱役”,跑去经商。而商人再怎么有钱,始终为公卿贵族所鄙。
也就是昭国,凭军功上位的新贵多,风气较为宽松,才能容姜仲,换做其他国家试试?祖上不是三皇五帝,家中不是累世公卿,根本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当一国相邦了!
殷楚比谁都清楚,姜仲能坐稳相邦之位,所依靠的无非是两点,一是君王信任,二是开疆拓土的大功。
而后者,与昭王的立场完全一致。
以姜仲之精明,自然清楚,他的身家性命,与宋姬、殷长嬴母子的地位、安危,乃至昭国的命运,早就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所以,只要姜仲当丞相一日,他就会死保殷长嬴一日,而且绝不会放松昭国对外开拓的步伐。
这就够了。
殷楚咳了几声:“还有呢?”
殷长嬴明白父亲的意思,思忖片刻后,给出方案:“儿子虽尊奉长信侯,却不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