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婆罗门传承,只是婆罗门信奉的是种姓制度,就如同古中国贵族阶层一般,皇家贵胄、世家子弟高高再上,而穷苦贫民则卑贱至极。只不过古中国的穷苦贫民还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使自己的身份变得尊贵。但在婆罗门种姓制度里,你一旦拥有贱姓,不管是你或者家人,乃至子子孙孙,永生永世都是低人一等的贱人。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就有了与婆罗门教相对立的众生平等思想。
释迦摩尼所处年代,正是十六国争霸时期,想想中国古代战国、三国,那惨烈的场面可想而知。
释迦族控制的迦毗罗卫国臣属于憍萨罗国,因为弱小,所以时常受到强邻的侵略威胁,地位十分脆弱。
释迦摩尼自幼丧母,所以在年少时便有强烈的内省倾向和敏锐的感受力,作为没落部族的王子,面对国族的暗淡前景,看透世间种种,便决定出家沙门,剃度托钵南行,到了古印度新文化中心地的摩竭陀国,在这里他遍访名师,学到很多知识,最后融汇贯通,悟得真道,开辟出一门属于佛的思想学说。
而佛教,则和道教一样,是后世信徒所建立。
如果有去研究,就会发现,古佛学中有很多婆罗门教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