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拱看来,高务实此去,无论是主导还是引导,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促使俺答提出通贡。
但高务实知道,其实俺答提出通贡这件事,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因为历史上他就是这么做的——他这三十年来朝思暮想的就是和大明通贡,战争反而才是他逼不得已的手段。
真是讽刺。
然而高务实仍然觉得自己必须亲自去一趟边境,不是为了通贡本身,而只是为了在接下来的俺答封贡事件中刻下自己的大名。
他对自己眼下的情况很了解,或者说从一开始他打算接近太子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局面:木秀于林。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词,因为配合它的永远是“风必摧之”。
想想看,高务实从新郑随着高拱来京,迄今也就半年多一点,可是他干出的事情可不小:
当初他来的时候,吃住都得靠三伯,接下来得了舅家的一笔“血亲津贴”以及一所带着看似地面不小而其实收益有限的别院,但那是不动产,实际手头的资金很有限。
然而靠着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他抓住机会降服了名为响马的百里峡走私集团,顿时获得了还算充裕的起步资金。接着,他便靠着这笔资金一边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