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化的天才学子。
宋应星想起一件事,温和笑道:“教材问题就不劳十朋费心了,为兄已经整理出了一套适合六七岁孩子的教材。”
“另外,你所说的六年制,时间太过漫长了,为兄整理的这套教材,可以达到你所说的六年级知识水准的同时,还把学习时间缩减为了三年。”
“三年数理化小学,二年新式学堂,三年京师大学堂,等到这批孩子培养出来,刚好到了娶妻的年纪了。”
朱舜已经准备好了一套六年制的小学教材,没想宋应星整理出来一套只需要三年的教材,缩减了整整一半,大大缩减了培养数理化人才所需的时间成本。
等到这些学子从京师大学堂毕业,大致在十四五岁左右,放在后世还是未成年,在大明已经可以娶妻了,更加符合大明的风土人情。
朱舜郑重拱手:“科学的种子,以后就拜托三兄了。”
宋应星却是站起来,深深长揖。
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播下一颗颗科学种子,远比编撰一部《天工开物》让人心潮澎湃的多。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遗泽万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