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稷下食宫
刘千易照例伏在案头修改文章,手中提着毛笔眉头深蹙,表情似乎很犹豫,毛笔刚想落下却总是频繁收回,时不时还叹口气捏捏鼻梁给人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
这篇文章已经修改了大半年,旁边还有许多经过改动的稿件,内容不是其他,正是温度改革。
自从上次投稿的文章被否之后,他就一直在努力修改,弥补最后的错漏,争取让文章变得完美得到食圣以及十三国肯定。
他不甘心,这是百年来所有温度改革相对最成功的文章,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只要迈出这一步,他敢肯定,文章必定能登上《食经》首页,他将功盖千秋名留青史,声名远播享誉十三国。
“关键问题就在标准线的选择,上次错误就在这里,只要能找到更合适的标准线,这篇文章就算成功了。可是,最合适的标准线是什么呢?”刘千易喃喃自语,并用笔杆戳了戳额角。
便在这时,有轻轻地敲门声换来,由此可见敲门者显得很小心:“食帝大人,本月的《食经》已经送到。”
对于受到打扰有点恼火,但刘千易还是耐着性子蹙眉道了声:“进来吧。”
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一位稷下食宫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