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是有侵害人类自由意志的原罪的,它并不适合人工智能的发展。
因为哪怕在传统的电脑时代,人类首先面对的也是一个键盘,一个鼠标这样的输入设备,人类其实是先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用电脑做些什么,然后才开始操作。第一瞬间的第一性,是手,是口,而不是眼——是输出器官,命令器官,而不是感知器官。
在更古老的时候,人类在用笔写字时,人就更是这个绝对的主动者。
但是,乔布斯定义了一个没有键盘的手机,只有一块触屏。触屏上当然也可以模拟键盘,但键盘不是固定的,人类需要先用眼去感知屏幕上各个字母按键的位置。所以人类面对一个电子设备时,第一反应成了‘未知’,他需要先去看,然后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这种先被动看、然后才应对操作的习惯,导致了人类如今的碎片化。因为人类再也不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整件事情,而是选择下意识地先看世界给他的反馈,哪怕他还什么都没做。
这种被动,造成了‘送来主义’的强化,‘拿来主义’的衰弱、导致了流行和榜单可以更好地侵蚀人类的智商。而不是时刻习惯性地先拷问一句‘哪怕我什么都没看到,按照本我的自由意志,我究竟想要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