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不够的,这些船一般都有辅助的木条,从船头到船尾,把船肋骨又串联一遍,只是看船体大小不同,这些辅助龙骨数量有多有少罢了。
然后就是船肋外的挡板了,这也是船直接接触海水的地方。
这些船不仅用特殊形状的钉子,把肋板钉在龙骨上,还用木栓从垂直方向上把木板串起来,大概是为了加强结构。
不过相对而言,它们的木板较中式船要薄很多,而且中式船使用的是一种弧形的钉子,似乎叫爬头钉,刘井田见过别人修理公园的小木船,用的就是这种爬头钉。
光船身就有这么大差别,帆具就更不敢想了。
总体的感觉,相对于中式的木船,本地的船工艺很复杂,成本太高,结实程度也没感觉有多大优势。但是航海性能似乎好些,最起码,这尖头尖尾的船身弧线真是漂亮,速度与灵活性应该会很强。
目前,能拿来山寨的船只有本地货色,刘井田也没得挑。他只能在拆船的时候,带着一票狗头人仔细盯着,学到了一点本地人的施工工艺。
魔鬼就在细节中啊!
大家陆续发现了很多平时没注意到的地方——举个例子,这些船钉钉子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左右交叉着钉下去,船板缝隙里也填着麻